【40年改革领跑路】阡陌变坦途 安徽"四好"农村路成为脱贫攻坚新通道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农村公路建设一直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40年前,山区道路建设在江淮大地全面铺开;
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腹地纵深发展,安徽农村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以省会合肥为中心,以高速、一级、二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
2000年末,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720公里,公路总里程名列全国第15位;行政村通公路达85.6%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公路;
2012年以来,全省公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20.3万公里,居全国第8位;路网密度145.8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4151公里;
阡陌变坦途。40年来,安徽公路事业“日新月异”,公路路网结构明显改善,通达深度显著提升,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历程:日新月异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徽省第一部公路管理法规《安徽省公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从此,我省山区道路建设全面铺开,干线公路建设改造稳步推进,长期以来的“乘车难、货运难”得到逐步缓解。
199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30136公里,省会合肥到各地市18条干线公路完成拓宽改造800公里。
第二年,安徽公路建设进入全面加快阶段,农村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到2000年末,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720公里,公路总里程名列全国第15位;行政村通公路达85.6%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公路;公路养护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养管分离迈进,养护水平显著提升。
2005年2月,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决定》,全省启动了大规模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安徽农村公路发展开始进入新时期。
新改建农村公路7.3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3.6万公里、建成通村公路桥梁900座、改造危桥753座……一系列数据见证着安徽农村路的变迁。截止2012年,全省公路总里程14.94万公里,路网密度107.16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2412公里;同时,出台了《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安徽公路,于2012年确立了国省干线公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基本格局,推动全省公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超限超载治理、“三线三边”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也稳步推进,“持续开展超限超载治理、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公路超限超载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公路沿线人居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省公路管理局局长秦勤说道。发展:实现“南北6小时过境、东西3小时过境”
进入2018年,农村公路从注重量的增加走向“四好”全面发展。
也在这一年,安徽省公路“喜报连连”:新增一级公路通车里程390公里、新开工断头路14条、提前完成三年农村公路7.2万公里的建设总任务、肥西县、泾县被命名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路况水平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同时,“生态环保”也成为安徽公路的“新名片”。2018年以来,安徽公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顶层设计,协助制定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参加品质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等各类督查30人次,普通公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总体呈现不断好转趋势。
干支相连,纵横交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水路、铁路、航空衔接有序,我省已实现“南北6小时过境、东西3小时过境”。
展望:持续推进路长制 新增一级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
农村道路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作,是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保障。“明年,坚定不移实施公路脱贫攻坚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行引领作用。”秦勤说。
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从半封闭状态到四通八达,从崎岖不平、磕磕绊绊到大路朝天、处处畅通,一条条环绕在绿水青山间农村公路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新通道。
新增一级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断头路”项目31条全面开工、确保完成3万公里年度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任务……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原则上全省每个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鲁米那宽度不低于3.5米)的硬化路;到2022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总比例达到90%,农村公路年均大中修比例达到7%,实现小修保养常态化。(记者 史睿雯 实习生 徐心怡)
转自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