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补齐末梢路打通循环路
66岁的巫英平面孔黝黑,一看就是那种勤劳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以前干得再累,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种点水稻、油菜除了保自己吃,一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
2016年,安徽交通脱贫攻坚战打响,巫英平所在的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杨店村被接入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2300名村民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家养起皖西大白鹅,城里人开车直接来买,今年光卖鹅就挣了8000多元。”老巫乐呵呵地说。
“交通运输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行支撑,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步实现由‘走得了’‘运得出’转向‘走得好’‘运得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强。”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施平表示。
致富机会多起来扶贫产业有特色
“说党和政府好不是夸,水泥路修到我们家”,这已经成了近两年杨店村村民口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杨店村共有560户村民,东连风景秀丽的紫蓬山,西接当地的磨墩水库,山水相连,一派静谧恬淡的田园风光,但由于先前交通运输条件的不便,成了一个偏辟的贫困村。全村共有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巫英平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开始,安徽掀起了两轮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成效显著。不仅提前完成三年7.2万公里的建设任务,而且有效解决了1.5万多个撤并建制村和贫困地区1.8万多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问题,补齐了农村公路路面过窄、通行能力不足及较大自然村不通硬化路等短板。
村路通了,车能开到每家每户门口,村民脱贫致富的机会多了起来。
“杨店村虽然离省会合肥不远,但过去交通极为不便,从合肥到这里要转三四趟车,最后还需要走一段泥土路才能到各家各户。除了种粮食之外,其他特色种养产业销路难找,农民不敢尝试。”杨店村第一书记王虎是合肥市交通运输局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
以养蚕为例,农村公路通了,村民可以用三轮车将蚕送到离这里不远的丝厂去。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养蚕每年能挣上万元,我和老伴两个人,一年收入有2万元,现在不光是脱贫了,手头还越来越宽裕了。”巫英平说。
“如今,杨店村户户都发展起了特色产业,村里没有一位闲散的劳动力。”王虎介绍,村里有一条潜南干渠,原先有一座老化的桥梁,如今重建后能够通行汽车,干渠另一侧原本闲置的150亩坡岗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办起了扶贫产业园,已经带动20户贫困户就业。
打通“末梢神经”融入路网大循环
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安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的最主要遵循。2019年,安徽交通将顺应广大群众的新需求,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加快把农村公路延伸到村民组,从末稍上真正让农村公路网畅通起来。
据介绍,安徽3年内计划建设6.5万公里通往自然村的公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使全省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今年年内将确保完成3万公里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农村运输通达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客运、物流网络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综合场站建设,推进县级中心、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场站设施体系全覆盖。
“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一直强调形成干支相连、互联互通的路网。如今,农村公路也要成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效益。”肥西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福权说,肥西县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近年来的建设重点就是提高农村公路网化相连、互联互通水平。
“我们计划投资近30亿元,建设总里程达2700公里的县道、乡村、村道,使县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全部提升至三级公路及以上标准,村道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村组通道路能顺畅融入农村公路网的大循环当中。”张福权介绍。
“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经脱贫。”杨店村村委会主任孙晓静说,今后还要充分利用交通运输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把游客吸引来、留下来,让村民有更多增收的路子,把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好。
转自中国交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