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一轮有效投资专项行动 安徽勇蹚新路绘就交通强省实景图
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聂爱国通报了一组数据:2023年安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48.4亿元,同比增长11.8%,再创历史新高,投资增幅居全国前列。
这是继2020年以来,安徽交通投资“四连增”。都说要想富先修路,那么路该怎么修?如果20多年前安徽不鲜明提出“向苏浙沪修路”,如果当年不是在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几近定盘时推动其向西延伸至安徽沿江城市,安徽的发展会是什么格局?
在安徽大发展进程中,交通投资额大攀升有着深刻的底层逻辑。路该怎么修,不仅要拼眼力,还要拼定力。今天的安徽交通,不论总量、规模和速度,还是质量、效益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运输服务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效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以前我们运输农产品,需要走90分钟的国道到怀宁上高速公路,再转运到苏浙沪地区,运输成本较高。”潜山市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因为对保鲜和运输时间有要求,村民们种植采收的鲜货很难走出大山。随着无岳高速公路开通,村民在天柱山北收费站便能就近上高速公路,清晨采收的鲜活农产品,下午就可以运抵上海、武汉的市场,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产品也能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安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长三角交通加快互联互通。全省先后建成宁宣杭高速公路高淳至宣城段、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宁国至安吉高速公路,完成合宁高速公路“四改八”扩建、宁芜改扩建等工程,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已从“接通血管”逐步升级到“打通经脉”。
目光转向水运,高效畅通的水运通道正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数据显示,安徽省80%的汽车企业、83%的钢铁企业、71%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和92%的家电生产企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集中在沿江地区。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水泥建材等重点产业集聚在沿淮地区,煤炭、粮食、矿建材料等物资依托淮河航道运输。
近年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水路传统大宗散货运输方式向集装箱及滚装汽车等专业化方向转变。据测算,江淮运河通航后,沿线地区一、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将提升0.5个百分点,助力沿线工业企业利润提高1.6个百分点。
目前,安徽水路货运量已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占综合交通运输比例达36.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据安徽港航集团预测,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5年、2030年、2035年预计分别将达260万标箱、400万标箱、600万标箱,运输需求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督导优化施工管理拼抢进度
新征程上,安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重、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努力保通保畅保安全,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新的一年,安徽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加快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加大跟踪调度力度,强化44个2145公里高速公路、18个水运、8个机场在建项目督导,优化施工管理,拼抢施工进度,确保合肥至河南周口高速公路寿县至颍上段等11个高速公路项目、淮河干流三河尖至蚌埠闸段等2个水运项目如期完工,实现高速公路“县城通”。
为加强项目储备,安徽将高质量推进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交通项目应纳尽纳国家“大盘子”。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时序,提高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力促扬淮高速公路滁州段等18个87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合裕线航道巢湖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等2个水运项目开工建设,同步推进22个1090公里高速公路、9个水运及一批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更多项目应开尽开、能开早开。
“十四五”是安徽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全省预计新增高速公路1900公里以上,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6800公里。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方面,安徽将加强与苏浙沪建设标准对接,建成宁和高速公路,促进徐商高速公路宿州段等3个省际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持续协调推进新汴河等省际航道建设。农村公路方面,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安防工程各1万公里。
“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统筹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把交通运输发展蓝图转化为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景图,努力当好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开路先锋。”聂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