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降温不降质 路面更“绿色”
你是否曾注意到,在沥青路面摊铺现场,头顶烈日炙烤,脚下是140至160摄氏度的沥青混合料,工人们挥汗如雨地进行摊铺作业。我国80%以上的公路和城市道路为沥青路面,其中95%以上应用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施工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需达到160至180摄氏度。热拌沥青工艺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加热燃油,而且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沥青烟等。
现在,一项新的绿色公路施工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正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运用这一技术,可在保持沥青混合料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将施工温度降低40至60摄氏度,有效缓解热拌沥青混合料工艺带来的环境问题。
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以上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是名副其实的高节能、低排放的低碳铺路技术。降低沥青拌和所需温度,可节省燃油消耗20%至30%,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50%以上,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80%以上。举例来说,一个年产60万吨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厂,若生产的混合料50%为温拌沥青混合料,可节省燃油4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从2005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绿色公路建造技术创新团队就已着手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国际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团队将重点放在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法和有机添加剂温拌法两种方法上。2014年,“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不损伤路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的拌和黏度。通过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加入温拌添加剂等技术手段,使其黏度降低,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拌和并压实成型。我国应用较多的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法,就是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在沥青内部形成许多细小的液态微粒,这些液态微粒能起到润滑作用,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黏度,便于拌和。
十多个省市成功应用
2005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绿色公路建造技术创新团队铺筑了我国第一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
2009年,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应用于北京长安街路面大修工程中,并获得了北京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随后,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更是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的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和维修养护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近5年,研究团队还开展了机械发泡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及路用性能研究。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研究团队用专用机械设备生产黏度较小的泡沫沥青替代热沥青,直接喷入搅拌缸拌和,降低沥青混合料黏度,从而实现温拌。采用该工艺铺设的路面,其混合料生产成本与普通热拌沥青基本持平,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